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耳機和喇叭有甚麼不同?

 音響市場上喇叭統和耳機已經旗鼓相當 甚至耳機還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這在傳統音響迷眼裡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怎麼會這樣? 智能手機是最大的因素 手機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生活功能需求 包括聽音樂看電影 耳機當然就因此普及

耳機的發聲單元都非常接近耳朵 所以沒有空間問題 也就是說 在大空間小空間裡聽耳機都差不多 喇叭則有背波的問題 喇叭的聲音可說是成也背波 敗也背波 我們在聽喇叭時 都以為自己在聽喇叭的前波 或至少在坐下來聽音響時 很少會有人坐在喇叭後面 其實 我們聽喇叭系統時 有很大一部分聲音是來自於喇叭的背波 打到房間牆面 再彈到聆聽者的面前

所以聽喇叭不只是在聽喇叭 同時也在聽房間 喇叭在房間裡的位置當然有決定性的影響 因為那會改變房間的共振

耳機就沒這個 問題 不管是密閉式還是開放式耳機 耳機的背波都跟房間的牆密沒甚麼瓜葛 因為前波實在太快到耳朵了 背波如果是密閉式的耳機 只能在耳機殼裡打轉 碰不到牆面 開放式耳機雖然有些背波逃出來 但打到牆面的能量也很微弱 加上距離相差甚大 背波傳回耳朵的時間延遲甚大 也就不會跟前波有甚麼反應了

再說喇叭的發聲有了房間的加持 比較能表現空間感 臨場感 簡單說就是比較接近聆聽現場的感覺 現場音樂有音樂家有樂器 而且有一定的空間距離 還有一些環境雜音給人有現場音樂發生在身體外的感受

耳機會讓人以為音樂就發生在腦子裡 這大大違背了現場的感覺 整個空間感"塌陷"在頭顱裡 怎麼會有空間感? 只能靠想像了

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聆聽室




介紹一下我的聆聽室 正前方的畫是許常郁的作品 正在使用的喇叭是QUAD ESL已經爆改過 高壓電源(5000+V)跟分頻器全部重做  喇叭的木架也經過強化 加高底座 現在裡面的振膜框架是QUAD ESL63的 因為老的ESL模組實在太難整理了 材料又老舊(50+年) 以後將逐步以ESL63的材料替換
後級是自製的PX4單端功率擴大機 只有4W 之前用過PX25 大概也就5W 音量 動態都沒甚麼問題 但是PX25太貴了 又壞了一支 改成PX4後聽了有7-8年了吧
前級是Nuforce P9  Nuforce是我的老東家 2006-2012 任職技術長 後來Nuforce經營不善 2014賣給Optoma  P9在當時請了Spectral的電路設計師Demian Martin設計線路 用了恆溫控制 還有主動式的地線
DAC(數位類比轉換器)是我的小小品牌MARVALVE第二彈 前一個產品是真空管耳擴 即將售罄 準備改版
數位類比轉換器的類比放大部分完全用變壓器跟真空管完成 沒有一顆電晶體或IC (OP AMP) 主要是想完全表現出真空管的純粹音色 也沒有負回授 我一直不喜歡加了回授的聲音 而不用回授引發更多設計上的挑戰 在開發時一一克服 量產後在我的工作室服役 歡迎預約試聽
類比訊源是我的老唱盤Well Tempered Turntable跟Well Tempered Arm 這套唱盤是我大學時 熊園偉先生幫我從香港搬回來的 出國念書後賣給同學 回台後又買回 當然也經過我大手改裝 上面的唱頭是Decca SC4E 俗稱4號 我迷上Decca唱頭也是因為熊園偉先生 他生前只聽Decca唱頭 手上收藏數枚5號6號 後來我在ebay上找到4號 驚為天人 又送交John Wright改裝Micro Ridge 針尖 非常滿意
唱頭放大氣是AQVOX 這是BMC的老闆早期的產品 用電流放大來做唱頭放大器 我以前想這麼設計 後來發現有人做 自己就不用麻煩了
另外有Spendor LS3/5A, EPOS 11 參考用


黑膠唱片 大概有四千多張 搬家 整理 都很可怕 大部分是大學到研究所期間買的 回台灣後買得很少 

書 模型(一部分)

完成的模型(一部分)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彈鋼琴的動力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SIHn7ZlU&feature=youtu.be&fbclid=IwAR1VRvlnkf_XFcaEk2Lh1znCr6o2U_uqDRnWUWpuJOMpHYytIKLFwcavMbo

Hsiao-Yi Yu(余曉怡)問了我一個問題:幫我解釋一下他手部的動作 特別是1:58左右

我看了幾遍 可惜我不會彈鋼琴 現在學也有點晚了 不過我知道運動力學 也喜歡研究人的肌肉動作 這個影片是說轉軸在肩膀 手肘是次要的支點 小臂跟手掌放鬆 用手的重力彈奏鋼琴 有點像是太極拳老師說的 發力點在遠端 這樣就省力 要用力時力量有基礎可惜彈鋼琴是坐著 只能用上半身的力量 而上半身手部的運動是靠肩膀 如果手臂是放鬆的 像鞭子那樣 那動作的範圍就可以最大 最有效率 影片裡用火車來比喻 火車一節推一節 到最後發生碰撞(彈奏)力量回彈 支撐手指的重量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WHY AD1955?

Why AD1955?

當我在設計Model 2 DAC 時 考慮了好幾個DA晶片 包括ESS AKM 跟AD
以規格來說ESS跟AKM都非常優秀 但聲音上 這兩個DA晶片公司的產品都讓我覺得缺了甚麼 我有盡量去聽別家廠商的DAC 用ESS的聲音都有點乾 冷 用AKM的則缺音色 平淡 動態少了一點 而當時最重要的差異 是DSD跟PCM的通道
DSD是1 bit 2.82MHz 或 5.64MHz 也就是44,1kHz的64倍或128倍 這樣的訊號比較接近PCM訊號經過Sigma-Delta 處理後的狀態 也就是說 DSD是類比的前一步 而PCM是DSD的前一步
所以DSD訊號如果被"轉"成PCM 然後送進PCM通道 在經過各種運算 處理 變成像是DSD的訊號後 再變成類比訊號輸出 這是不是脫褲子放屁?
AD1955的DSD通道跟PCM通道不同 PCM通道要走的比較長 DSD走的比較短  就好像DSD"跳"過了 Sigma-Delta處理 最後同樣達成類比訊號
這樣的設計比較合理 我喜歡 所以決定用它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人耳的特性四~六

人耳的特性(四)
前面提到人耳的‘頻率響應’ 其實不能用麥克風的角度去看 因為人耳要配合人腦 人的感官有比較跟記憶性質 不是電壓輸出 而且 人耳其實非常靈敏 可以接收的範圍達百萬倍 這是很驚人(哈哈 人的功能都很驚人)的表現
那人要聽這麼寬做什麼?主要是為了判斷音色 判斷音色跟生存有關 小紅帽的耳朵不太好 沒能聽出大野狼的聲音跟奶奶不同 就會被吃了 前人在打獵時 必須由聲音判斷是狗還是狼 才能判斷敵我
看樂器的基音表 最高只有3.9kHz 那我們為什麼要到20kHz或更高?因為我們靠著泛音(harmonics)來判斷是什麼樂器 是誰唱的歌 是哪一把小提琴 說到這 樂器的聲音是沒有限制頻寬的 我們的耳朵也能接收到20kHz以上的頻率 只是不是單一頻率 不是像測試麥克風那樣 一個一個頻率測 所以不用擔心在醫院測耳朵高頻聽不到 請護士加20dB 給護士看我的文章

人耳的特性(五)
樂器的泛音 因為是機械性的振動產生 在基音以上的振動都是偶次 也就是二次 四次 八次以此類推 越高次就越少 這些諧波的比例跟大小 稱為泛音結構
每一種發聲器材 像小提琴 鋼琴 人聲 打擊樂器 因為機械結構不同 泛音結構就不同 人耳的記憶特質 在聽到每一種不同的泛音結構時 可以跟腦中的記憶比對 藉以判斷是甚麼樂器 是誰唱的 是Stradivarius 還是Guarnieri
假設泛音是同時產生的 在現場聆聽時 到我們耳朵的時間也差不多 那我們可以很輕易的跟腦中的資料庫比對 也就能輕易的辨別不同樂器的音色
聲音經過了麥克風 錄音機 數位剪輯 壓片 又經過讀取 放大 還有分音器 以及各個喇叭單體 可以想像的是 各個頻段的延遲不同 當各個頻段在我們面前重播時 基音跟泛音到我們耳朵的時間不一致 讓我們在跟腦中的印象比對時 產生一些困難 或是說 要多想一下 這樣的過程 讓腦子不斷的在運作 一陣子後 就會感到疲累 再說擴大機裡 有很多元件是會有奇次諧波的 也就是三次 五次 七次 九次 這些奇次諧波是自然環境中沒有的 也就是說 通過了擴大機後 產生了原來沒有的聲音 這讓腦子更難比對 更容易感到疲勞
所以當有人問我說 設計音響的目的是甚麼? 我的要求是甚麼? 我會答 耐聽 不疲勞 自然 平衡 沒有壓力

人耳的特性(六)
講到年紀漸長 耳朵真的變差了嗎?我承認單一頻率的測試情況下 的確高頻的零敏度衰減了 但是真實生活裡沒有任何音源是單一頻率的 所以單一頻率的辨認根本不需要  需要的是跟自己聽過的聲音記憶去比對 去找出聯結 去發現差異。以這種想法來看 金耳朵是需要養成的 也就是說 要聽過現場的聲音 或是好的音響 並且產生記憶 這樣在再一次聽到好聲的音響時 才能知道 哇嗚 這音響系統真棒 超逼真!
要養成金耳朵是需要時間的 年紀必需要有一點 而且要越早開始越好 以現在的3C產品的音質 只會把聽感弄壞 因為現在的手機 平板 電腦 沒有一樣是想把聲音做好的 年輕人根本沒辦法建立好聲的記憶 怎麼可能知道怎樣是好聲?!

人耳的特性一~三

人耳的特性(一)
之前有同好說人年紀大了聽力退化 我有同意也有不同意 因為測試聽力的方式不見得能真的符合人耳的特性 換個話說 人耳跟麥克風有什麼不同?
附圖是人耳聽覺的‘等高線’ 也就是說 人耳聽覺在不同頻率上本來就是不同敏感度的 在1k-5kHz附近最敏感 到100Hz或10kHz 就得加很多響度才會有感 而且 在整體音量不同的情況下 敏感度曲線也會變 大致上來說 越大聲的情況下 敏感度越平坦 小聲的情況下 只有1k-5k附近有感

人耳的特性(二)
再觀察聽力等高圖 可以發現 中高頻(500-10kHz)的曲線在各個音壓下變化不大 也就是說 在中高音的判斷能力上 大聲到振耳欲聾 小聲到講耳語的音量 頻率響應是差不多的 這裡面有大腦的‘訊號處理’ 比如說 小聲的時候 我們可以專心聽某個聲音 這其實是腦子在選擇性的‘放大’某些訊號 大聲時 像打雷 爆炸 人耳會自動繃緊一些內耳的肌肉 降低聲音的衝擊 又有點像壓縮器 把訊號縮小了
以靈敏度來說 人耳在中頻可以判斷有跟沒有的能力非常強 可以有120dB 是2的20次方 能量上來說 就是百萬倍
這個判斷‘有跟沒有’的能力其實超過20kHz, 不信你加個20kHz以上的超高音 那是聽得出來的
其實人耳這個接收器不能當麥克風來看 麥克風可以在每個單頻率都有訊號(電壓)輸出 但人腦內部不是靠電壓運作的 而是神經跟神經之間產生化學物質 是化學反應

人耳的特性(三)
既然人耳不是用電訊運作的 當然不能討論頻率響應 所以在測試聽力時 如果用同一個音壓來測1kHz跟10kHz(單一頻率),聽不到10kHz是正常的 看聽覺等高線圖 10kHz要加20dB(!)才聽得到跟1kHz時同樣的感覺
人耳的運作不只是耳朵 還有腦部一起動作 這應該算是個比較器 還有記憶功能
所謂比較+記憶 就是只知道有或沒有 還可以跟前面的感覺(記憶)比較有或沒有
這有點難懂 我用例子來說明
用1kHz 聽得到 用同樣的音壓 10kHz聽不到 但是1k+10kHz就可以聽出跟光只有1kHz不一樣
這可以延伸測試 光20kHz聽不到 但是加上1kHz就可以聽出跟光只有1kHz不一樣
再延伸 我看過學術報告上寫 到100kHz。光100kHz聽不到(廢話 當然聽不到)但加了1kHz就可以聽出跟沒有加100kHz的1kHz 不 一 樣!
這可以說明人耳跟腦子加在一起 是個‘記憶比較器‘
聽這麼寬有什麼用?這是為了判斷音色

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Listener 1998 的文章 有關Rebuilt Quad ESL57

這篇文章是在Listener雜誌的Volume 4 Number 3, Summer 1998上刊載的有關老QUAD(ESL/ESL-57 1957年上市)的文章
這裡講的QUAD是由一家德國公司將老喇叭翻新後再銷售的產品 雖說是老喇叭 也可以說是全新的Quad ESL57

 全能QUAD

有一個在巴西的音響迷在新的ESL-57上市後訂了一對 他不須要試聽因為他剛過世的父親就是聽這對喇叭聽了一輩子的老音響迷 他也是由他父親而愛上音響的
 喇叭送到了 他費了一番工夫把喇叭擺設好 接上線 他也邀請了他的母親到他家裡坐坐 聽聽音樂 當他母親走進房子裏時 她立刻流下淚來 因為她聽出那是她先生愛用的喇叭所發出的聲音
 可見聲音記憶的力量
 也可以是當今功利社會下音響系統被視為消費性娛樂器材的代表
 我們在前幾期(Volume 4 Number 1)有報導過QUAD ESL的起源 所以不須要再重訴一遍它的歷史 故事總結於1981 QUAD將新的靜電喇叭 ESL-63上市後 QUAD ESL就不再生產了
 就像其他跟我年齡相仿的人一樣 我錯過了QUAD ESL發行的年代 當我對好音響開始有興趣時 ESL的繼任者ESL-63已經上市好幾年了 直到1986 也就是它停產了四年後 我才有機會聽到它
 在那個時候 所有的音響雜誌都說新的比舊的好 (即使是有些沒怎麼在評論的雜誌也是說新科技比較好) 大家都回到那種他們這個月聽到的所有的東西都比上個月聽到的要好 於是QUAD ESL 就這麼走入歷史 反正寫手這麼說了 音響代理也就這麼辦了
 不過對某些人來說 它一直活著 你可以想像的到 有音響迷會聽同樣的喇叭十年 二十年 甚至三十年或更久 我也敢說這群人裡 有大部分是QUAD ESL的死忠擁護者 有很多人相信QUAD ESL 雖然有它的缺限和麻煩 但以音樂重播來說 它是無法超越的 它也應該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現在夢想成真了
 今年初 全新的靜電發聲模組 不是舊的再生品 又從德國Koblenz的生產線製造出來了 它們是以同樣的工法 同樣的製具 以及同樣的規格生產的 唯一不同的是它振膜上的導電塗料 只因為舊的買不到了 而杜邦也不願意為區區幾千個發燒友再把舊產品起動一次
 當我聽說 QUAD GmbH為了要做新的模組而買下種種材料 也發布了消息說將會有老QUAD喇叭可買時 我以為那就是全新的 結果是如新的再製品 由德國廠將舊喇叭換上新的靜電模組 以及視須要換上電源或其他零組件 喇叭的框架 側邊 以及金屬面網都是老件 現在買到的跟 1957年的產品相比 唯一最大的差別是外表 當然沒有人會賣給你破舊的喇叭 只是現在的新QUAD看起來沒那麼簇 想開一點 你買到的喇叭原本是屬於那個剛過世的名人也說不定
 事實上這些翻新的 QUAD ESL還有一樣簇新的零件 那就是1990之後才有的保護電路 當然 有一年的免費材料及人工保固
 以合理的假設來說 我拿到的試聽樣品應該是跟大家差不多的 它的品相在二手市場上的標準來看大概是”非常好” ”優秀”之間 它的木邊只有幾處刮痕 面網也只有少數的凹痕 此外 我這次評論的是一對金色面網的ESL 如果你要黑色的也沒問題
 我的這對喇叭是從它新主人Ken Askew那兒先調借過來的(謝啦 Ken) 他訂的ESL跟以前的完全一樣 即使現在的翻新品上已經有了新的喇叭端子以及非常薄的面網布 可供加選 他還是要那副暖氣機樣 那正是57年時大家聽到的樣子 對我來說這也挺好的 我完全接受 不過現代的音響玩家可能會受不了它那三隻像老傢俱的腳 這幾隻腳讓喇叭提高幾吋 也讓它稍微後仰 可能是我看過最不穩的喇叭腳了
 這就是我聽的現狀 將來我可能會用Arcici腳架把它架高一點 穩一點 不過得花300美金 所以以後再說
 我等一下會提到器材匹配的問題 之後也會談到其他對於ESL的想法 (當各位在讀這篇文章時 Ken 已經在享受這對喇叭了 而我會從QS&D那兒拿另一對來寫長期試聽評鑑) 各位應該已經非常好奇一對1957年的靜電喇叭到底聲音如何?
答案是在我聽過的喇叭中 真實感 音樂性以及情感表達上結合的最好的一對喇叭
 首先是它的真實感 原諒我把聲音分成幾個部分 ESL是我聽過的喇叭裏面 中頻最神奇 逼真的喇叭
 它自然 優雅的細節也是獨樹一格 有細節但不刺耳 (其實ESL的高音還有一點軟)唱片裡的資訊就這麼呈現在你面前 沒有一點壓迫感和不自然的感覺
 這些特質造就了ESL特有的聆聽經驗 一種透明的聽覺享受
 最驚人的是當你放上一張已經聽了無數次的唱片 像是Beattles Hey Jude 你會發現許多不同之處 音樂的動機 麥克風的位置 講話聲 (還有George259”的聲音) 最棒的是人聲 Paul McCartney就好像在那兒似的 你不得不覺得這比在錄音室裏聽鑑聽喇叭還要真實
 它的直接感 不只把聲音 連音樂都被帶動的活生起來 旋律和泛音都沒問題 節奏也一點都不含糊(我聽完了幾張Beattles的專輯 QUAD把每一首歌的節奏在幾個音符內就抓到要領) 而整個音樂的線條也清清楚楚 我在聽ESL時注意力不曾放空 應該不是音像的關係
 我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究竟成像不是ESL的強項 它可是在大多數音響迷聽一隻喇叭 單聲道的時代 它的高音指向性非常強 使得音像定位只能讓一位聆聽者享受 假如我想正襟危坐的在中間好好聽它 的確可以有非常好的空間感跟定位感 音場深度也相當不錯 即便可以偶而聽聽音場 我還是情願放鬆的聽ESL產生的音樂 而不是聽音響
 很棒不是嗎 的確 但很棒跟完美還是有些差距 讓我來說明它的缺點
 在某些唱片上它會有鼓的共振聲 過多的低頻能量似乎會讓振膜一直動 ESL沒辦法把它停住 這有點怪 但其實不影響音樂的呈現 經過幾個禮拜的聆聽後 我對這情況一點也不在意了
 要記得我是用它原來的木腳來聽的 喇叭相當接近地面 使得地面的反射加強了低頻的量感 可能是它的毛病的主要因素 在我下一對ESL評論時我會用其他方法來架設它
 在大音量下 它把動態壓縮了 在我的小房間裡 我並不大聲聽音樂(我不至於一邊抽大麻喝酒喝到茫 一邊聽音樂) 所以我也覺得還好 只不過如果把音量開到某個程度以後QUAD ESL只會把小聲的音樂部分放大 而整體的音量卻沒大多少 有時我會聽到這種情形 我也不會再把音量加碼提高 在這些情況下 我對ESL的音量還是從未失望過 包含各式各樣的音樂 Beethoven Buzzcock都沒問題
 它的低頻無法像其他的好喇叭那樣非常大聲 比如說像大型的Spendor 什麼時候你會注意到這個問題? 想想那些累犯 Mahler 所有那些最大最吵最恐怖的聲音 就說第二號交響曲吧
 它的擺設和限制可以算成一項缺限 也就是說 不要用小瓦數的後級 也不要用大瓦數的後級 不要把它放得太靠牆 也不要跟後牆平行 不要用爛器材跟它搭配 也不要拿來轟趴的時候用…我想這些我都接受
 讓我再說清楚些 單端2A3沒辦法推ESL 單端300B 在小房間也許勉強可以 但只要大過4公尺乘5公尺就有點危險 不過話說300B可以讓你聽到各種管子之間的不同 WE 300B QUAD ESL的用家來說是值得的投資
 晶體機如何? 我試了Naim 180聲音不錯 輕鬆的得到結實而又快速的低音 但低頻的層次似乎就沒那麼好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組合播放音樂很不錯 我還借了一台Naim 3R可是來不及在評論期間試 也許下次我會知道搭配的如何
 我這次試到最好的搭配是Audio Note P2 SE這是一台五級管單端擴大機 每邊使用兩支6L6並聯 再加上一點負回授 低頻比300B緊實 雖然其他音符沒有像Naim那樣緊湊快速 但整體說來真的是唱得非常好 可以感覺到有一種能量在裏面
 附帶提一下300B的低音 在放棄小管機之前 我得說它的低音的確比較軟而沒有線條 但我發現它的節奏 即使是聽搖滾樂 還是相當不錯的 所有的音符在時序上都相當準確 音樂也讓人覺得投入 只是在低音上有些軟而且糊
 在試聽期間這對喇叭有出任何問題嗎? 沒有! 不過我嚴格的遵守其他QUAD迷像Chris Beeching, Mike Trei (Mike Grubb/QS&D) 給我的忠告 當接上電後 我至少等十二小時再開動後級請它唱歌 我也維持合理的音量 (我老實說有些人 包括音響評論人員 聽音響時的音量實在嚇人) 我也不讓貓到我的聆聽室裏
 總括來說 這對喇叭非常真實 它不會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你 但也幾乎是全部了 比我想得到的其他喇叭都要老實
 現在你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如何聽到這對喇叭 QS&D想在今年(1998) 在美國國內找到三家經銷商來當展示場所 一家在西岸 一家在東岸 一家在芝加哥 現在有興趣的客人只能直接跟代理商買 不過至少QS&D有個好辦法來運送ESL 喇叭 它是用 Anvil(一個專門訂製搖滾樂團器材搬運箱的公司) 包裝運送的 當你的喇叭擺好架設好之後 你可以打個 800電話叫UPS把箱子拿走 (它們會回到QS&D給下一個幸運的買家使用)
這樣差不多就是我現有時間能寫的了 相信我 當我在寫這些字時 我已經在想念ESL的聲音而迫不及待的想要再弄一對來聽 天曉得我還是愛著我的Spendor 也不想跟它分開(它們是那麼好相處) 不管怎麼說 這次可讓我大開耳界了
 說到難過的地方 你知道 現在這個嗜好已經變的急於判斷 重視時尚 又喜歡無意義的技術追求 QUAD ESL正可以當作抵抗邪惡的中流砥柱 它是美妙的音樂再生器材 可說是獨樹一格 讀過1982年之後的評論後你會以為它不斷的被超越超越再超越 而我認為相信這種講法實在另人震驚
 如果你不相信我 找機會去聽聽看這個喇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