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聆聽室




介紹一下我的聆聽室 正前方的畫是許常郁的作品 正在使用的喇叭是QUAD ESL已經爆改過 高壓電源(5000+V)跟分頻器全部重做  喇叭的木架也經過強化 加高底座 現在裡面的振膜框架是QUAD ESL63的 因為老的ESL模組實在太難整理了 材料又老舊(50+年) 以後將逐步以ESL63的材料替換
後級是自製的PX4單端功率擴大機 只有4W 之前用過PX25 大概也就5W 音量 動態都沒甚麼問題 但是PX25太貴了 又壞了一支 改成PX4後聽了有7-8年了吧
前級是Nuforce P9  Nuforce是我的老東家 2006-2012 任職技術長 後來Nuforce經營不善 2014賣給Optoma  P9在當時請了Spectral的電路設計師Demian Martin設計線路 用了恆溫控制 還有主動式的地線
DAC(數位類比轉換器)是我的小小品牌MARVALVE第二彈 前一個產品是真空管耳擴 即將售罄 準備改版
數位類比轉換器的類比放大部分完全用變壓器跟真空管完成 沒有一顆電晶體或IC (OP AMP) 主要是想完全表現出真空管的純粹音色 也沒有負回授 我一直不喜歡加了回授的聲音 而不用回授引發更多設計上的挑戰 在開發時一一克服 量產後在我的工作室服役 歡迎預約試聽
類比訊源是我的老唱盤Well Tempered Turntable跟Well Tempered Arm 這套唱盤是我大學時 熊園偉先生幫我從香港搬回來的 出國念書後賣給同學 回台後又買回 當然也經過我大手改裝 上面的唱頭是Decca SC4E 俗稱4號 我迷上Decca唱頭也是因為熊園偉先生 他生前只聽Decca唱頭 手上收藏數枚5號6號 後來我在ebay上找到4號 驚為天人 又送交John Wright改裝Micro Ridge 針尖 非常滿意
唱頭放大氣是AQVOX 這是BMC的老闆早期的產品 用電流放大來做唱頭放大器 我以前想這麼設計 後來發現有人做 自己就不用麻煩了
另外有Spendor LS3/5A, EPOS 11 參考用


黑膠唱片 大概有四千多張 搬家 整理 都很可怕 大部分是大學到研究所期間買的 回台灣後買得很少 

書 模型(一部分)

完成的模型(一部分)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彈鋼琴的動力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SIHn7ZlU&feature=youtu.be&fbclid=IwAR1VRvlnkf_XFcaEk2Lh1znCr6o2U_uqDRnWUWpuJOMpHYytIKLFwcavMbo

Hsiao-Yi Yu(余曉怡)問了我一個問題:幫我解釋一下他手部的動作 特別是1:58左右

我看了幾遍 可惜我不會彈鋼琴 現在學也有點晚了 不過我知道運動力學 也喜歡研究人的肌肉動作 這個影片是說轉軸在肩膀 手肘是次要的支點 小臂跟手掌放鬆 用手的重力彈奏鋼琴 有點像是太極拳老師說的 發力點在遠端 這樣就省力 要用力時力量有基礎可惜彈鋼琴是坐著 只能用上半身的力量 而上半身手部的運動是靠肩膀 如果手臂是放鬆的 像鞭子那樣 那動作的範圍就可以最大 最有效率 影片裡用火車來比喻 火車一節推一節 到最後發生碰撞(彈奏)力量回彈 支撐手指的重量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WHY AD1955?

Why AD1955?

當我在設計Model 2 DAC 時 考慮了好幾個DA晶片 包括ESS AKM 跟AD
以規格來說ESS跟AKM都非常優秀 但聲音上 這兩個DA晶片公司的產品都讓我覺得缺了甚麼 我有盡量去聽別家廠商的DAC 用ESS的聲音都有點乾 冷 用AKM的則缺音色 平淡 動態少了一點 而當時最重要的差異 是DSD跟PCM的通道
DSD是1 bit 2.82MHz 或 5.64MHz 也就是44,1kHz的64倍或128倍 這樣的訊號比較接近PCM訊號經過Sigma-Delta 處理後的狀態 也就是說 DSD是類比的前一步 而PCM是DSD的前一步
所以DSD訊號如果被"轉"成PCM 然後送進PCM通道 在經過各種運算 處理 變成像是DSD的訊號後 再變成類比訊號輸出 這是不是脫褲子放屁?
AD1955的DSD通道跟PCM通道不同 PCM通道要走的比較長 DSD走的比較短  就好像DSD"跳"過了 Sigma-Delta處理 最後同樣達成類比訊號
這樣的設計比較合理 我喜歡 所以決定用它